什么是出生缺陷?
出生缺陷也叫先天異常、先天畸形。它包含兩個方面:一是指嬰兒出生前,在媽媽肚子里發育紊亂引起的形態、結構、功能、代謝、精神、行為等方面的異常。形態結構異常表現為先天畸形,如無腦兒、脊柱裂、兔唇、四肢異常等;生理功能和代謝缺陷常常導致先天性智力低下,以及聾啞、致盲等異常。二是指嬰兒出生后表現為肉眼可看見,或者輔助技術診斷的器質性、功能性的異常,如先天性心臟病、白血病、青光眼等。但不包括出生時損傷造成的異常。
出生缺陷可導致胎兒死亡、嬰兒死亡和殘疾,它不僅影響人的一生,還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。目前,出生缺陷的發生呈上升趨勢。根據1996-2000年全國出生缺陷監測,我國每年約有80萬-120萬名缺陷兒出生,平均每天出現近3000例,占全部出生人口的4%-6%。
為什么會發生出生缺陷?
出生缺陷的發生原因比較復雜,主要有兩個方面:一是遺傳因素,是指由于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導致的出生缺陷,可分成單基因缺陷、染色體異常、多基因缺陷。二是環境因素,包括營養、疾病、感染、用藥和接觸有害物質等。如胚胎時期(懷孕的前3個月)受各種感染或接觸放射線、化學物質、藥物,以及懷孕期間母親生病,或長時間在高溫高熱環境工作等。據資料報道,單純由遺傳因素造成的出生缺陷占10%-25%,在很多情況下,缺陷兒的發生是環境因素引發的,或者是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。
據目前研究結果,已知可預防的出生缺陷根據其發生原因可分為三類:第一類是孕期微量營養素的缺乏,主要指碘缺乏和葉酸缺乏,碘缺乏造成地方性克汀病,葉酸缺乏造成神經管畸形。第二類是致畸因素,重要的有孕期感染,許多病毒感染在孕前3個月至孕初3個月可導致卵子畸變、胎兒畸形,發生越早對胎兒損害越大。第三類是遺傳因素,多基因缺陷如先天性心臟病、神經管畸形和唇腭裂等。
出生缺陷該如何預防?
目前,全國重點推廣出生缺陷三級預防措施,可預防大多數缺陷兒的出生或減輕癥狀。
一級預防:進行婚前醫學檢查和孕前保健,包括婚前咨詢檢查,了解未婚雙方的健康狀況有無影響下一代生命健康的疾病,需要采取什么相應的預防措施。懷孕前作好充分準備,孕前婦女要選擇最佳的生育年齡、預防感染、戒煙戒酒、避免接觸放射線和有毒有害物質、避免接觸高溫環境等,并根據需要增補葉酸、注射疫苗等。禁止近親婚育。
二級預防:主要是指孕早期保健,包括合理營養、謹慎用藥,推廣聯合產前篩查在早孕期(8-14周)、中早孕期(15-20周)進行,孕婦可在孕12-14周、孕20-22周及32周左右各進行一次B超檢查,可有70%-80%的出生缺陷被檢測出來。母血生化指標產前篩查對高危的可以檢測出60%-70%。產前診斷在孕16-20周進行產前診斷如染色體、基因診斷臨床醫學診斷等,以便早發現、早診斷,及早采取措施,預防缺陷兒的出生。
三級預防:是指對新生兒篩查,開展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、苯丙酮尿癥、先天性聽力障礙等疾病的篩查診斷和治療,對缺陷兒童及早診斷,選擇最佳的手術矯正時機,以降低缺陷兒給家庭造成的負擔。但預防工作的重點是一級和二級預防,即婚前、孕前和孕期干預。